top of page
作家相片ARTZEA

香港藝術家馮禮慈、張馨儀、Michell Lie 的聯展「Stains of Time」

已更新:2021年10月12日

香港藝術家馮禮慈、張馨儀、Michell Lie 的聯展「Stains of Time」。展覽將於 2020 年 10 月 29 日開幕,展期至 11 月 21 日。三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各自折射出時間 的不同特質,並將之轉化為他們創作的一部分,啟發觀者思考人與時間之間的關係。三人的創作媒介均有「墨」的元素,創作風格較為抽象卻不乏色彩,然而呈現的手法和方式卻截然不同。


馮禮慈作畫的方式包含著隨機和不確定,卻又十分巧妙——他將顏料、墨汁和水滴在在一面大 的膠片上,輕輕搖晃膠片以調和出合乎心意的色調和紋理,繼而將宣紙印在膠片上,直至吸取 足夠的色彩或墨色才輕輕將紙提起。整個過程中,色彩在每一個瞬間都變化萬千,因此他的畫 作裡色彩的漸進和過渡渾然天成,沒有絲毫突兀。藝術家甚少在創作時用到畫筆,因為一旦有 了筆觸,就會顯露出水墨的流動方向,而藝術家並不想觀者留意到筆墨的終始,這正呼應時間 不知從何而起,亦不知從何而終的特質——每一刻既可以是起點,亦可以是終點,視乎以什麼 角度去衡量和觀看。

馮禮慈,紫氣青風 ,彩墨紙本 ,52 x 78 cm,2020

馮禮慈 ,深深深, 彩墨紙本,107 x 59 cm, 2020


張馨儀的作品以擦膠組成,每一塊擦 膠都沾有不同的顏色,色彩來自於報 紙的油墨, 內容可以是新聞、廣告或 是禱文。 藝術家最初想在資訊轟炸中 稍作抽離,於是開始用擦膠在報紙上 擦,繼而逐漸發現擦膠的雙重性—— 擦膠與紙面摩擦,紙上油墨被擦去的 同時,擦膠自身吸收了油墨,原本沈 重痛苦的新聞化為擦膠色彩繽紛的模 樣。擦去即紀錄,擦膠既是畫筆也是 畫紙。透過高強度和不斷重複的摩擦 動作,擦膠取代了報紙,成為重大事 件和時間的載體,即使擦膠的本身在 這個過程中有所消耗,但留下的碎屑 卻印證著沒有什麼是會徹底消失, 由此折射出時間無法消除的特質—— 即使流逝,卻會轉化成其他印記或痕 跡繼續存在、延伸。


張馨儀 , Erasing News - Liminal colour of apple, moon and sun, Ink erased from newspapers (Apple Daily and Mingpao) on 600 erasers, 64 x 64.5 cm, 2020

張馨儀, Erasing news - Timestone in my mind, Ink erased from newspapers (Apple Daily and Mingpao) on 72 erasers 14.5 x 8.5 x 4.5 cm, 2020


Michell Lie 的抽象水墨畫作結合了毛筆、水彩和 0.05 釐 米的墨水筆三種媒介。她的創作往往從沾滿黑色墨汁, 濃厚的一筆開始。這一筆就像一幅作品的主軸,清晰地 顯示出能量在紙上的起始、貫穿和完結。一筆過後, 她便將這張紙放在一旁留待下一個星期繼續創作,轉而 開始另一幅新的作品,或者延續之前未完成的作品。 藝術家會在紙上添上明亮的色塊,又或是用墨水筆點上 細點。畫點的過程對藝術家有著療癒的作用,也是時間 的隱喻——每一個點代表著每一個片刻,藝術家得以全 神貫注於當下,而這些小點最終匯聚成整個畫面的一部 分,一如永恆原是由無數個片刻組成。


Michell Lie, Twirlmoil, Ink, watercolour and 0.05 fineliner pen on rice paper, 64.5 x 88 cm, 2020


Michell Lie, Escalate, Ink and 0.05 fineliner pen on paper, 64 x 49 cm, 2018


2020 年彷彿因等待而顯得特別漫長,許多事情看似進入停頓狀態,然而時間卻未曾停止流 逝,這不怎麼如人意的一年原來也逐漸步入尾聲。如若我們視生命中發生的一切皆為時間留下 的痕跡,時間的流逝必然有跡可循。三位藝術家的作品正揭示了「時間」這個抽象概念的具體 印記,更反映出人雖然無法改變時間的長短和起止,但卻可以左右時間留下怎樣的痕跡——或 輕或重、或徐或疾。


展覽詳情 Exhibition details:

Gallery HZ

展覽日期: October 29, 2020 - November 21, 2020

地址: 222 Hollywood Road, Sheung Wan, Hong Kong

開放時間: 周一至周六 - 11am to 7pm, 周日及公眾假期休館


43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